
商业洞察 丨 作者 / 殷思源
被弹窗了30多天后,我终于回北京了,尽管返程一波三折。
因为疫情,航班取消了很多,最终我选择了多次中转高铁的返程路线。全国都开始收费做核酸了,我却一天做了三次免费的。十四个小时的高铁,称得上漫漫旅程,我坐在靠窗的座位上,想了一路,一边复盘2022年,一边梳理着最近想不通的很多事。
复盘很重要,很多人都有年底复盘的习惯,甚至会专门空出大把时间,不出差、不见客户、不做业务,然后去盘点一年的工作。
毕竟,一年了,忙忙碌碌,虽然看起来很充实,但其实有很多事都没细想,甚至还没想明白。
今天开始,我想把我这一路的思考,分享给我的伙伴和公众号的读者们。
回首2022年,绝大多数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气,大到疫情防控,经济形势,小到工作难度,房贷车贷,每个人都不轻松。
就我们自己来说,2022年,很难,但结果并不差。之所以在艰难中,还能有增长,还能有进步,本质上是每个人比之前都付出的更多了,大家都在为彼此分担,为没想到的事负责。
咨询行业,是一个靠着人才创造价值的行业,类似于律师事务所、会计师事务所,大多采用合伙人制度,来让人才分享公司的所有权和收益权,从未把优秀人才留住。
但是合伙人,是沉甸甸的三个字,很多人可能做了很久,都没能真正理解。
— 1 —
合伙人该有的思维方式
我在给很多企业做顾问的时候,都会被问到类似的问题:合伙人应该如何思考问题?
我经常说:既要站得高,看得远;也要上得去,下得来。
什么意思?
比如,看看三五年的战略目标,看看十年的使命愿景,再看看一起做事时的初心。
也许答案,就在那里。
不见山林,何以定义一草一木。
不见汪洋,何以定义一水一河。
合伙人,就是必须看到全景的人,要有能力把目之所及,翻译成使命、愿景。然后把它付诸于五年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长期目标中,成为自己日后的星辰大海。
合伙人,要能带着大家造船修桨,培养水手,扬帆起航,最终到达彼岸。
落实到具体动作上,合伙人,就是要把使命、愿景战略化,再把战略组织化,再把组织制度化,再把制度流程化。
把十年、二十年的愿景,落地成三到五年的目标,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战略。再把战略落地成为一年的目标。最后把目标变成每一个关键指标的去的方法,细化到每一次拜访客户的流程细节。
以上,才是合伙人需要的思维方式。
— 2 —
执行,才能最终带来结果
愿景驱动战略,战略驱动目标,而目标才能最终驱动执行。
执行,最终带来结果。
到底要积累多少客户?每天要做多少客户触达?是电话营销更好,还是要争取和客户面对面沟通?
这都是一个又一个分岔路口,没有整体的展望,就没有确定的目的地,更没有具体的业绩和成绩。
豪情万丈地喊出完成200万业绩,并不难,但因为缺少细化的评判标准和过程管理,导致哪里都可以成为终点,以为自己拼尽全力后,就可以随处停歇。
气是散的,又怎么能聚起来呢?心是乱的,又怎么能找对方向呢?
说到底,这一切的本质是,没有目标,又或者说,没有必须完成目标的决心。
之所以被称之为合伙人,就是要率先身体力行,带头执行,没有任何借口。直至完成目标,到达彼岸。
写在最后的话
临近年底,很多银行,企业找到我们,希望我们利用专业的技术,去做年度复盘。
但是,真实的情况,大多是大家坐下来一问,今年的战略、今年的目标,完成的情况,都不知道。
条件反射式的张口就来,满嘴全是客观原因。
这种工作,我们不敢接,接了也是对客户的不负责任。
回过头来,看看我们自己,也存在这样的问题。
就像盖房子,请了一位丰富的设计师,以为就万事俱备了。到最后才发现,自己到底想要盖住宅,还是商场,是别墅,还是楼房,都没想好。何谈设计?
合伙人,是团队的灵魂,是榜样,更是在遇到困难时候的依靠。
员工可以有借口,合伙人没有;员工可以甩手不干,合伙人不行;员工在业绩没有完成的时候,可以退缩,可是合伙人如果这样做,这个团队是没有希望的。
选择了成为一名合伙人的那一刻,就意味着你对团队是有责任的,不能因为任何原因而选择逃避。更不能明明努力不够,碌碌无为,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。
以上,是经历了三年疫情,艰难的2022年后,我对“合伙人”这三个字的理解。
果然,态度还是比知识、技能重要的事。
免费领取108个最新网创项目+10000G热点网创类资源!添加 微信:tuk818 备注:资源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tuikar.com/1045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