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见主流观念及市井谈论,言及“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”,其多有侃侃而谈,兴致酣浓之情态!
对此,不免多有生疑,不过我亦才识疏浅,只作一家之言,请来友宽大品评!

曰:根
我以为:第一个说这话的人,是不假的。因为学者当说此话,必非仅为理性彰明而论,亦多深俱内心不得不发之情感。
质言之,道理须长在深情的土壤里,才能落地生根,开枝散叶。如儒之仁义、道之自然、禅之慈悲,其由来去往,皆是如此。

曰:枝
但若深究文中之话题,大致讲一方法原则之旨要。为此,提出者还特附加以几字——批判的眼光。
介此,整个观点论述之贯通终始,陡然客观严谨了不少。若为一方研习现代学问之标尺,也不失为中正平和之论。

曰:叶
若借此以为是“世法”之绝对尺度,则极易使批判之利剪,扩大其僵直笨重之特性,走向偏狭与失序之境地。
况乎此种“先天特质”与生俱来,尚无法根除彻底,仅有以调和融通之法与之洽宜。

回头以望
但观如今,“科学”之恣意侵蚀,与“道德”之没落黯然,就颇显“底色”交会难融之窘况。况且“艺术”夹置其中,又只作以两者之依傍,一“利用之工具”而已,毫无左右之地位!
回首往昔,“批判”之渊源迹象已是渐行渐远,徒为一“旗帜与口号”之装横,其观念与推及,愈行愈窄,愈窄愈险。恐怕多是犯了“南歧之病”,误入讳疾忌医的“旧习”了。
疏陋之文,就此落笔!
每天学习一点点,每天进步一点点!
欢迎各方来友参读品评,并于下方点赞、评论、转发。
我将与您携手同行,共同进步。谢谢!!!
免费领取108个最新网创项目+10000G热点网创类资源!添加 微信:tuk818 备注:资源!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80118303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tuikar.com/11779.html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tuikar.com/1177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