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年前,在郑州,一位朋友问我:
“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
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
看山还是山,看水还是水”,
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?当时我的认知水平解释不了这个概念,就没有回答这个问题。
这两天,我又想起了这句话,对这句话有了一些理解,这句话像一个人的一生,少年、中年、晚年;又像一个人的认知水平,分成低、中、高的认知水平,我把此结合起来,阐述一下。
“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”,这一时期就如青少年时期,在十来岁左右,大人、老师告诉我们什么就是什么,山就是山,水就是水,我们也看到什么就是什么,看到山就是山,看到水就是水。
看到事情的表面就认为是事情的真相,看到人表面憨厚老实就真以为他是一个憨厚老实的人;这一点不光是小孩这样看,很多二三十、四五十的人虽然年龄上来了,依然看山是山,看水是谁,认知依然停留在小孩时的认知。
所以,这个时期的认知堪称没有认知,或者说简单的低层次认知。
“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”,这一时期就如中年人期,经过世俗事物的磨砺,有一定的人生经历,再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,看到的人和我们以前想的不一样,遇到的事情也不是肉眼所见一样。
这个阶段,认知在二维层面,相比于青少年时期,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,现在又看到事物的另一面,但不能看到事物的全貌。
这个时期的认知属于中层次的认知,认知模糊,混乱。
“看山还是山,看水还是水”,这一时期就如老年人时期,有着跌宕起伏的人生,有着丰富多彩的经历,看到过各种各样的人和事,再看山水,山依然还是山,水依然还是水。
这个时期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,从看山是山,到不是山,最后站在山的更高层面,用全局的角度和视野,发现山还是山,水还是水。
如果说人的思维分为三个角度,
在第一阶段,思维是单一的,只能看到事物的一面,也就是事物的表面;
在第二阶段,思维是多维的,能够看到事物的两面性,但还看不到事物的全貌;
在第三阶段,思维是全貌的,几乎能够看到事物的全貌,认知也更高。
这个时期的认知属于高层次的认知。
用人生的三个阶段,认知的三个层次来理解这句话,是不是清晰很多?
免费领取108个最新网创项目+10000G热点网创类资源!添加 微信:tuk818 备注:资源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tuikar.com/776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