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企业的生命力太短了。
平均值从过去的40年,降至现在的14年。
纵观中国企业发展史,留存下来的百年企业不过十家;在日本,德国,百年企业动辄几百家、上千家。
且一些中国老字号,在近些年随着科技和市场压力,变得不再那么有竞争力。
但,做百年品牌,是每一位企业家的终极梦想;所以,本文将分享两个本土的百年品牌,他们一成一败,或许从他们的应对中,我们能发现百年的秘密。
一起往下。
张小泉:从不忘初心,到数典忘祖
张小泉,成立于1628年(明朝崇祯元年),迄今已近400年,是刀剪行业中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。

图片源自360
早在400年前,刀剪还一味地用铁锻造时,张小泉就已在刀刃上用钢,这在现在看来不怎样,可在当时,堪作一绝。
良钢精作,是张小泉的原则,也正因如此,百年招牌发展至今。
老字号企业本就不多见,像这样400年的企业,那更是投资宝藏;
于是,在2021年,张小泉一跃上市,成为刀剪行业第一股。
本来是极好的事,但偏偏,就在张小泉上市之后不到一年,却频频暴雷,让百年匠心,变得面目全非。
原来,在2022年7月,有网友爆料出,张小泉的剪刀不能拍蒜,一拍即断!
这不搞了笑吗,哪有刀不能拍蒜的呢?可奇怪的事,客服还回答:的确不能拍蒜!

图片源自360
于是,网友坐不住了!
偏偏这时,又曝出其现任总经理夏乾良的一段语录:
“我们中国人学了几十年的切菜都是错的,所有米其林厨师,都不是这样切的”
张小泉不但没有解决消费者的问题,还来教育消费者,这下直接引起众怒,市值瞬间蒸发35亿!
其实,站在张小泉的角度上,可能没错。
因为,一把刀含钢量越高,就越锋利、越能砍剁,但与此同时就更容易断裂;反之,一把刀含铁量越高,韧劲就更好,但就更容易卷刃。
而这位网友买到的刀,正是含钢量较高的刀!
可即便如此,张小泉还是得罪了网友。
因为,张小泉作为一个历经400年的中国传统企业,不去深研国人的用刀习惯,反倒用国外理论来教育国人!
中国人切菜,习惯一把刀走天下;而国外人用刀,则是砍一把、剁一把、切一把,一顿下来,用刀无数。
可能,张小泉为了卖更多的刀,才想要改变国人的用刀习惯!
但他忘了,早在400年前,其老祖宗就研发了“刀身用铁、刀刃用钢”的工艺!
这样的刀,集合了坚硬与坚韧,更是集合了中国人的烹饪灵魂!
这样的文化,怎可与不足百年的米其林相比?
深扒张小泉,会发现其忘却本心的事,不止一件。
70%的出产使用代加工,品质早已不似老祖宗一般,匠心研制;
110项专利技术,仅有1项是技术类别,其余全是外观专利;
投入技术专研费仅在0.23亿元,但就2021年,营销费用就高达1.17亿元。
种种迹象表明,张小泉已不复当年,更在时代潮流中,渐渐迷失了自己。
虽说张小泉现有的情况,也跟内部经营瓶颈有关。
比如,自身产能跟不上市场需求、用户购刀频次低、资本增长缓慢等;
但,如何平衡长期与短期利益,才是百年品牌长盛不衰的原则。
好比,当年外商订购张小泉美式纱剪12万把,此刀工艺复杂,且离交货期只有20天;但全厂上下卯足了劲儿,日夜奋战,终于提前4小时把货送到了口岸。
当年的张小泉,是中国企业的精神标杆,而现在的张小泉,却数典忘祖。
或许,是资本迷了张小泉的眼,又或许,是市场扰了张小泉的行;
但若想要走得更远,只能先收回本心。
长安汽车:看准需求,持续创新
说完了张小泉,我们来看看另外一个成功的案例:长安汽车。
长安汽车,成立于1862年,前身为李鸿章创办的上海洋炮局,最早的使命是制造开花炮弹。

图片源自360
如果说转型有祖师爷,那一定非长安莫属。
因为,从造炮到造车,改变之大,其间对技术、管理的要求,可谓是千差万别。
但纵观长安发展史,我们发现:不管市场如何变,它永远只满足大众最急切的需求。
在新中国成立之前,它是中国最重要的军火制造库,曾为中法战争、甲午战争、抗日战争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!
那时的中国,面临的是外敌,需要的是炮火,于是,它就造炮火!还要不断研发,还要做大!
新中国成立之后,国家对军火的需求日益减少,长安不得不改变自己。
在资金、技术、人员极度短缺的情况下,它仅用3个月,就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辆越野车–长江牌46型越野车。
并为1959年的国庆阅兵,提供了20辆作为受阅方队领队车!
这时候的长安,仍旧是在为国的发展助力;直到1978年,在邓小平的国民经济战略方针的引导下,长安才发现,中国人民最需要的是什么。
那时的人民刚经历了战火,经济水平大大倒退!
经济发展需要交通,走不出去,何来经济?
于是,长安决定要造车,造民用车!
虽说之前有造车经验,但技术远不能与国外技术相比,更难满足民用车多种需求。
于是,在80年代初,长安与铃木公司签订技术贸易合作。
刚开始,长安生产的就是微型箱式货车和微型载货汽车,便于经商往来。
因为掌握了需求,仅用两年时间,就突破了一万辆的生产大关,并取得了极好的市场反响!
后来,在需求不断深研下,长安又生产了家用轿车,比如奥拓、天语等系列车型。

图片源自QQ浏览器
在当年,这些车型的出产,让国人感受前所未有的出行体验!
长安的发展离不开洞悉需求的眼光,这也是长安能够存活百年的原因之一。
但仅仅如此吗?
要知道,现如今的市场竞争如此大,国外汽车品牌的不断入侵,长安又身于起步较晚的中国,那还有什么因素,能让其长盛不衰?
自主研发,不断创新。
是的,这是长安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。
在2000前后,长安先后与铃木、福特、马自达、沃尔沃展开了技术合作,但合作永远会受制于人,不如自主研发来得痛快!
这也是很多品牌在发展过程中,必要经历的痛苦。
于是,1996年,长安成立了“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”,这是完全独属于自己的汽车公司,并于同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!
在结合之前所有经验,及上市后所获资金,长安先后投建了意大利海外设计中心、日本海外研发中心;
虽然刚开始,长安还是基于借鉴与模仿,但瞄准的是大众最急切的需求,即出行和经商;
所以,当时的车型(长安之星、长安奔奔等)设计、价格,都非常亲民和实用,其销量也非常可观。
但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,民众对于汽车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,也从以前的实用性,变为环保性、身份性。
于是,长安汽车又投建了英国研发中心、美国研发中心,力求突破更高的技术难关。
此后长安推出的逸动、CS35等车型,不仅备受市场青睐,更代表了其自主研发的能力。
在今年160周年庆典上,长安还推出了一些列电动电气车型,及迈向高端市场的阿维塔11等系列车型!
不断变革,不断创新!
从最开始解决军火需求、到后来解决出行需求、品牌需求,长安一直用尽全力,不断为社会和民众带来价值;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在2021年,市场竞争如此大的情况下,以销量230万直接夺冠的原因!
从两个故事中,我们发现,张小泉败在了忘记初心,而长安赢在不断创新!这听起来似乎很矛盾,但实际上,张小泉真正败的,是败在忘掉客户,长安真正赢的,是赢在懂得客户!
张小泉近年来,在产品研发上投入的精力越来越少,不修内功,急于求成。
为什么不从技术上埋头前进,做适合国人的好刀,却非要在销售上改变国人习惯?
反观长安,从不改变用户习惯,只会洞察用户习惯,并不断创新,为用户提供最符合需求的产品。
所以,品牌的百年秘密,就在需求与产品之间。
只有不断做出当下民众最需要的产品,才能让品牌长盛不衰!
当然,营销、管理也很重要,但以上两点不在,一切也都不在。
愿你我不为时代焦虑,只做世纪匠人。
真正知行合一。
免费领取108个最新网创项目+10000G热点网创类资源!添加 微信:tuk818 备注:资源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tuikar.com/803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