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“赚钱秘密”,那些闷声发大财的人,他们的路子其实就摆在你眼前。
只是很多人习惯了闭眼走路,或者总想走捷径,于是那些看似普通却利润丰厚的小众行业,就成了他们眼中的“秘密”。
今天教你两招“扒皮”术,让你也能把这些“秘密”扒个精光。
一、摸清门道:招聘网站“卧底”术
很多人一说找项目,就喜欢在网上瞎逛,或者加各种所谓的大佬社群听课。 那些东西不能说没用,但效率肯定不高。 我告诉你,真正想找到闷声发财的小项目,第一步,你得学会“卧底”。
这个“卧底”不是让你真的去当间谍,而是让你用一种创业者的眼光去观察一个地方——招聘网站。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,招聘网站不就是找工作的地方吗? 没错,但它的背后,藏着最真实的商业数据。
一个行业还在大量招聘,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时候,这意味着它即便不暴利,也至少是活得不错,甚至逆势增长。 那些抱怨生意不好做的,往往是招不到人或者根本不招人的。
具体怎么操作呢?
你可以打开像Boss直聘、智联招聘这类主流招聘平台。 不要只盯着互联网大厂或者你熟悉的那些公司。 把目光放开,从一二线城市开始,甚至可以把搜索范围扩大到你感兴趣的某个小众领域。
比如,你搜索“上门推拿”、“宠物上门服务”、“老旧照片修复师”等等。 看看这些岗位有多少招聘需求,薪资待遇如何。 如果一个岗位长期有招聘,而且薪资还不错,那么这个行业多半是有钱可赚的。
更进一步的“扒皮”术来了。 当你找到一个让你眼前一亮的行业或岗位,不要犹豫,直接去应聘。 记住,你的目的不是为了长期打工,而是为了做“短期卧底”,快速摸清这个行业的底层逻辑。
我曾经有个朋友,对二手奢侈品回收很感兴趣,但完全不懂行。 他没有贸然投资开店,而是去一家小型的二手奢侈品回收店应聘了门店助理。 他的目标非常明确:在一个月内,搞清楚他们的获客渠道、回收流程、鉴定标准、利润空间以及货品流转周期。
他每天上班都在观察:老板是怎么跟客户谈价的? 每天有多少人来咨询? 那些货品最后都流向了哪里? 甚至他悄悄记录了店里每天的流水,虽然是估算,但也八九不离十。
仅仅两个月,他就对这个行业有了全面而深刻的理解。 他最后没开店,而是转型做了线上奢侈品鉴定师,提供咨询服务,赚得盆满钵满。 这就是“卧底”的威力。
SOP(标准操作流程)是这样的:
1. 明确你的“卧底”目标: 你想了解这个行业的哪些核心信息?(例如:客户来源、产品/服务模式、成本结构、盈利点、SOP流程、销售话术、团队构成等)。
2. 选择目标公司: 优先选择小而美、业务模式相对聚焦的公司,更容易在短时间内摸清。
3. 应聘并融入: 争取进入到核心业务岗位,哪怕是行政助理、客服,只要能接触到业务流程和客户。
4. 带着问题去观察: 像个侦探一样,每天记录你观察到的关键信息。 比如,客户是如何被吸引来的? 第一次接触到成交,需要经历哪些步骤? 哪些客户是高价值客户? 他们的痛点是什么?
5. 主动请教与学习: 利用工作之便,向同事、上级请教业务细节,假装好学,其实是学习他们的经验。
6. 短期评估与退出: 达到你的学习目的后,可以找个理由(例如:个人发展规划)体面退出。
通过这种方式,你不仅能找到“闷声发财”的线索,还能亲身体验,避免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。
二、站在巨人肩膀上:同行对标“扒皮”术
如果你觉得“卧底”太麻烦,或者想在互联网领域找到机会,那么第二招“扒皮”术就更适合你——同行对标。 互联网最大的好处就是信息透明,你几乎不可能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总有人已经把路走通了。
你的任务,就是找到那些走得好的人,把他们的成功模式拆解开来,然后复制、优化、超越。
以短视频平台为例,比如抖音或小红书。 你想做“老照片修复”这个小项目,第一步不是去学PS,而是去搜“老照片修复”。 你会发现一大堆做得好的同行。
接下来,你的“扒皮”工作就开始了,而且要非常细致。
SOP(标准操作流程)来了:
1. 地毯式搜索: 找到至少5-10个同类型、做得比较好的账号。 关注他们,把他们的主页、作品、直播回放(如果能看)、评论区都翻个底朝天。
2. 内容选题分析:
爆款内容: 哪些视频点赞、评论、分享高? 它们的选题有什么共性? 是修复前后对比? 还是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?
系列内容: 有没有形成固定的内容系列? 比如“每周一期修复挑战”?
用户痛点: 观察评论区,用户最关心什么? 提问最多的是什么?
3. 内容形式拆解:
视频结构: 时长多长? 开头如何抓人眼球? 中间如何展示修复过程? 结尾如何引导转化?
剪辑风格: 节奏快慢? 背景音乐选择? 文字排版风格? (甚至可以截图,用剪映等工具模仿他们的特效和转场)。
文案: 视频标题、描述文案、评论区的引导语,甚至看他们是如何回复评论、制造互动的。 好的文案是流量的钩子,是转化的临门一脚。
4. 变现路径追踪:
引流方式: 他们是如何引导用户到微信私域的? 是主页留联系方式? 还是视频结尾口播引导? 还是评论区引导?
产品/服务: 他们具体卖什么? 是单独修复一张照片? 还是打包几种服务? 客单价是多少? (你可以假装客户去咨询,了解他们的报价)。
社群运营: 他们有没有建群? 群里平时发什么内容? 如何维护活跃度?
5. 数据分析(初步):
发布频率: 他们多久发一次作品?
互动数据: 除了点赞,评论、分享、收藏的比例如何?
粉丝增长: 观察一段时间,他们的粉丝增长速度如何?
你会发现,这些“闷声发财”的同行,他们的成功模式往往是可复制的。
你把这些拆解出来的SOP,一条条记录下来,然后开始模仿。 先从最简单的模仿开始,比如模仿他们的选题和视频结构,模仿他们的标题和文案风格。 当你模仿到一定程度,你自然就会找到自己的创新点,然后实现超越。
三、赚钱的底层逻辑:敢于行动与收钱
无论是通过招聘网站“卧底”,还是通过同行对标“扒皮”,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找到一个可行的“卖点”和“模式”。 赚钱这事,说白了就是找到需求,然后提供解决方案,再把钱收回来。
很多人纠结于“我什么都不会,有什么可卖的?” 错了,你会的很多,只是你不敢卖,或者不好意思收钱。
找到一个潜在的“闷声发财”小项目后,别想太多,先用最低的成本去尝试。 比如,你发现了“老照片修复”这个点,先去B站学学PS基础,或者干脆找万能的淘宝帮你出单。
然后,直接去流量大的平台,比如抖音、小红书,模仿那些做得好的同行,开始发作品引流。
新人一定要从路径最短、最容易见钱的“小钱”开始赚。 一单9.9,一单19.9,甚至一单99。 哪怕你一天只赚几十块,那也是正反馈,会让你有动力继续坚持下去。
当你赚到第一笔钱,哪怕很少,那种成就感会让你对这个项目产生兴趣,然后你就会更主动地去研究,去优化。 这就是赚钱的正循环。
这个世界从不缺少机会,缺的是发现机会的眼睛,和抓住机会的勇气。 那些你觉得神秘的“赚钱秘密”,往往只是把“简单重复”做到了极致,把“敢于收钱”刻在了骨子里罢了。
行动起来,去“扒”那些你感兴趣的“闷声发财”小项目。
没有回复内容